您当前位置:首页-更多信息
更多信息

    团结奋进 厚积薄发——记我校科研攻关先锋团队产品智能设计与网络化制造技术研究团队

    时间:2013-07-16 浏览次数:

     “你可以去爬一座小山,但却无法独自攀登一座险峰。”我校科研攻关先锋团队——产品智能设计与网络化制造技术研究团队依靠群体的力量越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峰。该团队在郝永平教授的带领下团结奋进,致力于产品智能设计与网络化制造技术、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工程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并自主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在平凡而朴实的工作中,用诚挚的心抒写下了一首奉献、拼搏、科技创新的青春之歌。

           产品智能设计与网络化制造技术研究团队是一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团队,该团队共有7名教师,其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博士4人、博士在读3人,博士生导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千人层次1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

           “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在团队建设中,共同的理想、目标和信念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虽然科研人员来自不同研究领域,但丝毫没有门户之见。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团队精神,大家齐心协力,互谅互让,在科学攻关道路上共同缔造了这支和谐的、充满战斗力的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先后主持和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防预研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项目30余项。据初步统计,团队科研经费总额300万元左右。

           在产品智能设计与网络化制造技术研究团队里,人人都可以放开手脚开展研究,这无形中给了大家一种极大地激励,大家敢于放手去干、去拼搏。队员们经常讨论研究新方向、新问题,大家经常畅所欲言,鼓励不同方向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在交叉融合中产生新思想、新思路。只要重大项目申报和研究,通常会集全队之力,发挥专业互补优势,集中力量攻关。在团队成员的精诚合作中,中标喜报频频传来,团队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机械产品混合模型中尺寸约束与传递方法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面向共享知识驱动的产品协同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国防十一五预研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基于知识驱动的产品协同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基于知识的产品配置研究及系统开发》。

           团队领导是团队的灵魂人物,郝永平教授不懈的学术追求和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郝永平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装备工程学院院长,沈阳理工大学CAD/CAM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机械设计及理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辽宁省“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首批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在CAD二维图形技术、CAD/CAM/CAE集成应用技术、知识共享建模方法、网络协同设计与制造系统技术等方面形成特色。从十五末期又开辟了面向武器系统微小型化的MEMS技术研究、智能弹药技术研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目前他在MEMS惯性导航技术、MEMS惯性器件与MEMS机构技术、弹道修正技术等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带出了一个研究团队,并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团队成员经常进行演示验证试验。试验过程中,郝永平教授与团队其他成员一起风餐露宿连续奋战,群策群力,克服和解决了数十项技术难题,为演示验证圆满成功和重大项目顺利验收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郝永平教授还承担项目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关键技术研究。当别人祝贺他又一重大项目中标时,他总说是团队共同合作努力的结果,转身继续投入新的课题研究。

           在郝永平教授和他的队员们一起走过的日日夜夜,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该团队曾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辽宁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辽宁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等奖励10余项。在《机械工程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出版《MEMS设计模拟仿真系统应用》、《产品全生命周期建模与管理技术(863系列丛书)》等著作8部。

    辽宁专升本www.51zsb.net


版权所有:辽宁专升本考试站 备案号:辽ICP备09013037号-3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及IE8.0以上浏览器可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193号